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善美家风故事②丨从“两弹一星”到“三线建设”,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
作者:陈昱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容和兴贤初级中学教师。
我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。我姥爷毕业于黑龙江大学,毕业后在北京给苏联专家当陪同翻译。
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鲜花盛开,草美羊肥,风光无限。60多年前,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,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——国营二二一厂。原本工作稳定的姥姥、姥爷,为了国防事业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首都,去往祖国的大西北,投身于国家的“两弹一星”事业。
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——国营二二一厂旧址。
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——国营二二一厂旧址。
姥姥、姥爷作为建设者,有幸和“两弹一星”功勋科学家们一起历尽艰辛,见证了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,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圆满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生产任务后,本可以去大城市工作,去更好的环境生活的他们,却选择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继续奉献,主动报名参加了“三线建设”。从祖国的大西北青海,去到了大西南的四川,进入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(绵阳九院),在四川省绵阳的大山里继续为国家的核工业默默地付出着。
我姥姥姥爷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:把最好的青春献给国防建设,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国家。他们确实做到了,甚至退休以后也选择留在自己为之奋斗的土地上,发挥余热。在他们心中,岗位就是自己的“第二个家乡”。
从小学到高中,我一直随姥姥姥爷生活。他们不仅陪伴我长大,还教会我很多道理。在姥姥姥爷小时候,国家遭到侵略,每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机会读书,接受教育。在亲身经历国家因弱小被侵略的屈辱历史后,姥姥姥爷明白“没有强大的国,就不可能有幸福完整的家”。所以他们主动去往大西北青海,参与“两弹一星”事业,主动去往大西南的大山深处,支持“三线建设”。无论条件多么艰苦,他们仍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,只希望国家早点拥有强大的国防利器,只盼着中华民族能够挺起脊梁。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(绵阳九院)。
姥姥姥爷不光为国家作出贡献,还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本领和技能,将来继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价值,做到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我的大舅、小舅毕业以后,选择继续扎根在祖国大西南的大山深处,为国家的核工业发展而努力奋斗。我的大舅和小舅任劳任怨,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后悔抱怨过,十几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,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我的祖辈那一代人为了国家选择隐姓埋名,背井离乡,奉献青春。家中的父辈们也选择了继承事业,奉献祖国。受到家中长辈影响,硕士毕业后,我选择来到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从事教育工作,担任中学教师,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。家中老人们非常支持我的决定,嘱咐我对工作要认真负责,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,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,不能粗心大意。
陈昱授课现场。
虽然我没有像姥姥姥爷以及两位舅舅那样,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,但是我为教育事业默默地努力着,奉献我的价值。在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容和兴贤初级中学从事教师工作的过程中,我发现这里的孩子非常聪明、善良、热爱学习,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。我一定要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,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优秀,将来能够成为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