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

      来源:
      中国妇女报

      我们在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:留住乡愁 放飞梦想

      2018-05-29 10:37:07 来源: 中国妇女报

      中外游客游览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

        编者按:

        2017年4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,2018年4月,《河北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规划纲要》对外公布。一幅承载着伟大的历史使命、承载着万千人美好祈愿的新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。作为已然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几十年的“土著民”们,他们不仅激动、喜悦,更充满了内生的动力。尽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“小人物”,但他们也行动起来,为了“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” ,“涂抹”属于自己的“一笔色彩”。

        为宣传推介“未来之城”做好功课

        “五一”小长假后,记者又见到了董建华。

        “这个假期太累了!”见面后她向记者“吐槽”。

        据媒体报道,“五一”小长假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客流创历史新高。据容城、安新、雄县三县旅游局统计,自4月29日至5月1日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共接待游客226895人次。其中安新县共接待游客138010人次,同比增长50.6%;实现旅游收入9732万元,同比增长17.94%。

        董建华,白洋淀国际旅行社的“掌门人”。三天里她忙碌地参与其中,接待着一拨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。“我们自己的游客量是每天2000人左右。”

        董建华说,按照过去的经验,5月才是白洋淀“开淀”的“正日子”;今年和去年一样,清明节就已经开始了。以前,游客主要是游览白洋淀、宋辽古战道,而今年全部加上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。

        “这是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新地标,游客们必须去的‘景点’。它是未来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缔造智慧城市、绿色城市的缩影,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板意义。海绵城市、无人超市、装配式建筑、隐蔽的地下综合管廊等,每一项创新应用,都吸引人。许多游客表示,这样一座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、智能、创新园区,能游上一整天。你能深深地感觉到,游客们在这里仿佛嗅到了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味道,找到了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感觉。”董建华讲起来很有感染力。

        据记者了解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市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三天有5万多人次参观。

        “我们去年适时做了线路调整,及早储备相关知识。”董建华说,就这样时间“近到了跟前”,40多个专职的导游都不够用,又用了几个本土培养的兼职导游。“今年不仅团游多,自驾游的散客也多。有好多南方的游客依然抱着旅游、寻找商机两不误的心态。他们有需要,我会介绍他们到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负责招商的相关单位去。”

        2017年4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设立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。在河北安新县经营旅行社近30年的董建华,见证了家乡一夜之间的“高烧效应”。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仅清明三天的假期,白洋淀的码头上人头攒动,一支支旅游团队从天南地北而来,一辆辆小轿车在码头外排了六七里长。”

        作为这里的“土著”,她眼见着安新从“关到关,三里三”的老城区发展到了宽敞的新城区,眼见着白洋淀曾经窄小的老码头一步步扩建。而今,“千年大计”“国家大事”,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。57岁的董建华,也开始思考自己家乡的未来,她说:“又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
        董建华也仿佛回到了青春少女时代,畅想未来的家园:“荷叶连连、芦苇荡荡,鱼虾畅游、鸟语花香”, “绿色、生态、美丽,宜居宜游 ”。

        时隔一年后,2018年的4月,新华社全文发布了《河北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规划纲要》。“看完《新闻联播》,我就上网搜索、下载。不仅仅是经营旅行社,业务需要,最根本的是它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,与你的未来人生相关,这是自己的新家呀,自然要了解。”董建华微笑着说。

        规划纲要里提道:塑造中华风范、淀泊风光、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。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、灵动自然,体现中华风范;环境景观城景应和、蓝绿交织,凸显淀泊风光;建筑设计古今融合、中西合璧、多元包容,展示创新风尚。

        规划纲要里提道: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。结合城市组团布局以及城市各级中心、重要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,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;利用城市森林、组团隔离带,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;依托白洋淀、重要水系、湿地,塑造滨水活动空间,丰富亲水活动类型;保留有价值历史遗存,推广种植乡土植物,形成多层次、多季节、多色彩的植物群落配置,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、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。

        规划纲要里提道:起步区城市设计。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,深化“北城、中苑、南淀”的空间结构设计,形成“一方城、两轴线、五组团、十景苑、百花田、千年林、万顷波”的空间意象。

        ……

        这林林总总的内容,董建华像学生做功课一样在下载的资料上“画重点”。“穷尽我们的想象,未来的新家太美了!”董建华感叹。

        以前,董建华宣传的是白洋淀。现在,她要宣传的是整个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。

        从去年开始,她一有空闲就带领团队学习,开展业务培训。“以前我们的导游主要是了解白洋淀的历史文化变迁、地理变迁,了解雁翎队、红色文化、淀上风土人情,现在必须加入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内容。”因此,她主动找旅游部门了解相关知识,第一时间关注新闻报道,掌握新区的变化。旅行社里导游们的提升意识也很强烈,“拼命充电”,去年有七八个报考了国导证,全部通过。

        “以前,我们国旅社在安新县是行业老大,多次出去参加行业比赛,屡获大奖。但现在这种接待水平和能力远远不够了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是面向世界的舞台,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到这里游览,一方面国内外的高端旅行社也会入驻进来。”董建华坦陈,“我们现在很有危机感,必须早动手做好功课。如果不做功课,势必跟不上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发展步伐。因此,在畅享美好家园的同时,也要向全世界宣传好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        董建华说:“我对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,充满信心。同时也坚信,随着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发展,公司的平台会越来越大,甚至迈向国际市场。”

        用芦苇画,“画” 出水乡的美好明天

        冯红芳熟练地、专注地把一枝一叶拼粘在绒布上,她正在“组版”的芦苇画是一幅梅兰竹菊图。

        42岁的她是白洋淀畔的端村人,以前在家做家务、带孩子,侍弄水田、旱田,一年也就收入四五千元。4年前,她来到村里人刘永乐创办的河北白洋淀工艺品有限公司,成为一名苇画制作工人。

        “在这儿上班,绿色、无污染,再说挣得也不少,最高一个月拿到3000元,守家守地的挺好!”冯红芳满足地说。

        坐在她相邻工位的是她的女儿刘雅静,正在烙烫苇子皮,初中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上班。相隔不远的包装工位,她的爱人也在闷声地忙碌着, “以前爱人夏天捕鱼,冬天到外省打工,去年回来到了这里做工。”冯红芳说。

        为什么一家三口都“集聚”在了家门口的企业?冯红芳不无自豪,“我们是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了,未来家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。我们现在就是从农民变成技术工人,早学本领,安居乐业。”

        冯红芳土生土长在白洋淀,儿时的记忆中,秋天的景象是诗是画。就如《荷花淀》里描写的一样: “只晓得,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,全淀的芦苇收割,垛起垛来,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,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。女人们,在场里院里编著席。编成了多少席?六月里,淀水涨满,有无数的船只,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,不久,各地的城市村庄,就全有了花纹又密、又精致的席子用了。大家争着买:‘好席子,白洋淀席!’。”

        渐渐地,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白洋淀席日益萎缩,现在已经几乎没人再编织苇席了。但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白洋淀人的手中又开辟出新的用途——芦苇画。

        刘永乐创作的芦苇画作品

        刘永乐就是白洋淀畔开发、传承、创新苇画的一员。说起芦苇画,他滔滔不绝。

        《诗经》里的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,其中“葭”即指芦苇。白洋淀芦苇作为大自然“恩赐”的植物,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,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素有“一淀水,一淀银,一寸芦苇,一寸金”之美誉。

        刘永乐介绍,芦苇画的发展,大概经历了渔民爱好—工艺品—旅游纪念品—艺术品等阶段。在芦苇画企业的创办中,刘永乐也不断到大学进修,在探索钻研和创新实践中,把中华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手工技巧完美结合,赋予芦苇艺术之魂。他创作的作品,屡屡斩获大奖,并两次随国家艺术团到美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。

        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《淀上小憩》是刘永乐的一部得意之作。画面中坐在船头的老汉抽着旱烟袋,船头的几只鱼鹰相伴,周围是芦苇、淀水,船儿在水中自由漂荡,天人合一,悠然自得。刘永乐告诉记者: “用熟悉的苇皮子作画,有种水乳交融的感觉。”

        2017年中国花卉博览会上,刘永乐的芦苇画作品《中国梦 畅想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》获展品类大奖。画面上宽阔的水域、飘荡的芦苇、田田的荷叶、盛开的荷花、翔集的百鸟、跃动的大鱼……天水一色,苇淀相连。“家乡的自然风光、人文风貌和民俗特色,是汲取不完的艺术滋养,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。”

        刘永乐的河北白洋淀工艺品有限公司,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近1000名学员,带动了六七百名妇女参与其中制作芦苇画。 “在我这里工作十七八年的工人,个个站出来都不次于美院的学生,都是艺术大师。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艺术的氛围中接受熏陶。”

        刘永乐为芦苇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近年来,他把书法、陶瓷、活性炭等和芦苇艺术画巧妙结合,创制了芦苇艺术画、芦苇艺术瓷瓶、芦苇活性炭盘、红木芦苇艺术屏风……曾经因造型单一、工艺粗糙而难以打开销路的白洋淀芦苇画,市场不仅扩大到全国,还销往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韩国等地。

        2017年4月,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的“横空出世”让刘永乐心潮澎湃;时隔一年后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批复的《河北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新区规划纲要》,让刘永乐更是激情难抑,“纲要里专门写了‘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,加强圈头村音乐会、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’。多么利好的消息,我们的芦苇画发展更加前景广阔了!”

        无文化传承,无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未来。刘永乐信心满满地表示,“今年我将创作更多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本地红色文化和水乡人文题材的作品,让更多的人知道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、了解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、热爱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。”

        曾有人赞叹,“白洋淀的广阔空间,似乎就是为展示时间的流动……四季更迭,铺陈特有的颜色。”

        初夏时节的白洋淀,青青苇叶,开始映照水面,摇曳生姿。冯红芳、刘永乐们在期待,也在亲历,乡愁里的“荷花淀”“芦苇荡”,正在“蝶变”成“充满中华风范、淀泊风光、创新风尚的未来新城”。(记者 周丽婷)

      责任编辑: 孙文娟
      关键词:
      +1
     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,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代表我网立场